以山會友、以湖作伴——記山道祭2024

文、攝影﹕Donald
「山道祭」是山和道為促進來自日本不同縣市及海外HIKERS 結識、互動、交流而舉辦的大型節慶。山道祭每屆都會選址不同地方舉辦,由第一屆東北岩手山,到第二屆四國愛媛石鎚山,再到第三屆首次選址非位處山上的關西滋賀縣比良山系山麓下的琵琶湖畔,其一望無際的湖景及周邊圍繞的眾多山脈,讓人非常期待它的與別不同。

這是我第三次參與山道祭這個徒步旅行愛好者的盛會,能藉此欣賞日本多樣的山林美景與人文特色,及與一眾認識的山和道朋友、日本各戶外店店主、戶外品牌主理人及山友高興相聚,絕對令我引頸以待。今屆morimori更得到山和道的邀請,除了加入Wilson、Andy、六隨行外,亦獲少量名額可以讓部分moritachi參與,於是本屆的香港參加者便達到了雙位數字﹗對比第一屆我與店主R及健さん同行、第二屆在大風大雨下SOLO HIKE宿泊縱走,本屆我最期待之處反而不是自己如何享受旅程,而是想知道第一次參加山道祭的香港hiker們,會有一番怎樣的感受,又大家是否能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享受山道祭的一切。無論如何,我在旅程前都確信同行的大家一定會把握機會,與日本、台灣等不同地方的超輕量登山愛好者交流,了解更多不同地方的超輕量登山文化,並且親身感受山道祭是怎樣的一回事。

morimori team! 今屆山道祭有Wilson、Andy及六同行。

Hiker team! 加入Zack、TK及Jojo。

與過往的山道祭一樣,山和道事前為參與的登山愛好者推薦了不同的到達方法,難易各有不同,包括快捷省時的乘車抵達,也有樂趣十足的山岳宿泊縱走,讓不同山友各自採取不同的方法到達活動地點。而本屆作為主人家的HLC 關西大使、谷ノ木舎店主中川裕司さん為登山者建議了相當多樣、難度及長度不一的登山路線,最終抵達滋賀縣大津市近江舞子中浜南浜水泳場的山道祭舉辦場地。對我來說,要享受山道祭,最重要的部分一定是徒步登山,這才能感受山道祭的在地精髓。

對於比良山系及周邊的登山徑,我所知甚少,而稍為認識的已是十多年前登上的大比叡了,當時我與店主R都被山下一望無邊的琵琶湖震懾,但十多年後記憶已相當模糊,就打算趁山道祭之便,與一眾香港山友好好走一趟。原訂與同行香港山友計劃走3日2夜的比良比叡登山徑,由比叡山延暦寺前往近江高島站,穿越這條超過1200年歷史的佛教修行及朝聖之道,也踏足織田信長與明智光秀等戰國武將曾經在此奔走的戰場,但後來獲山和道木村先生聯絡,提出與山和道鎌倉店店員一起徒步結合另一歷史古道「鯖街道」及比良比叡登山徑的「複合」徒步路線,我二話不說就答應加入。箇中原因除了因為這樣的複合線路可以欣賞更不同的人文、歷史及自然景觀外,更重要的是透過港日兩地團隊與山友的登山交流,希望彼此加深認識,同時也讓香港的團隊由衣著、裝備、收納方法、行動糧以及行程規劃等多方面學習超輕量登山的知識,從而長益。

「鯖街道」是日本遺產。

11月13日早上8時,山和道鎌倉店團隊OjiさんYuko さんOdenさんNaotoさんDaisukeさんAiriさん共6人,與香港Hikers包括Zack、Andy、六、TK、Jojo、Wilson及筆者7人共13人在福井縣東小浜站附近集合,大家除了先圍圈自我介紹及分享登山年資外,更重要是向大家報告自己的身體狀況,以便團隊之間能互相配合。

13人浩浩蕩蕩從東小浜出發。

「鯖街道」在廣義上是小浜若狹至京都所有道路的總稱,狹義上是指若狹三宅至京都市左京的古道,都屬近年復興的步道。在古代,這些連接若狹和京都的道路主要用來為奈良和京都的皇室運送食材,其中最多是若狹灣捕獲的鯖魚,因而得名。而除了食材,鯖街道也成為各種商品、人員和文化的交流道路,例如優雅的文化和工藝品也從京都帶到了若狹。鯖街道沿途有神社寺院、街景、民俗文化遺產等各種文化痕跡,沿著它行走,可以感受到從古至今的交通歷史和人們的生活。鯖街道之中最短且最快抵達京都的算是針畑路線,亦是人員往來最頻繁的路線,共約72公里,而我們第一天所走的就是針畑路線的前段部分。事實上,針畑路線整體屬中級路線,其中後段在地圖上顯示會有一定難度;另外鯖街道亦時有熊踪,我們在遠敷社區中心取鯖街道地圖時,職員也著我們小心熊出沒,故熊鈴是必要的。

於遠敷社區中心索取鯖街道地圖。

鯖街道沿途有大量神社寺院等文化古蹟。

沿途可穿越一些神社寺院,順道欣賞民俗文化遺產。

鵜の瀬公園介紹迄今依然存在的「送水儀式」,據說是源自遠敷神明在東大寺二月堂創建時,將若狹的水送到奈良的傳說。

而我們第一天由若狭彦神社和鵜の瀬公園再抵根来坂峠登山口的一大段路,都是上升幅度平緩的馬路,即使後段稍為攀升到根来坂峠,大家都可以輕鬆地互相交流日港的登山文化與生活之差異,不但能讓身體好好熱身,更能令大家相互了解。

沿路均可見人工造林,伐木工人不時在搬運砍下的樹木。

鯖街道沿途有不少荒廢的田舍住宅,現在已沒有人在內居住。

根来坂步道,為針畑路線的其中一段。

山上仍然是一片綠意盎然。

沿路可見大量山毛櫸與七葉樹,當中亦有不少楓樹,黃、紅、綠交錯令人賞心悅目。

遠望山巒起伏有致。

日版飛出注意。

港版飛出注意。

這塊手繪的指示牌很獨特。

最後我們走了大約21.3公里,然後從小入谷巴士站搭乘巴士前往「くつきてんくう温泉」,在溫泉中心享受過舒適的溫泉及豐富的晚餐後再步行到「朽木のふれあいセンター」營地休息。這是我第一次到日本的「豪華」營地,設備齊全得誇張,紮營位不但有電力供應,公共空間更設有入幣式洗衣機及乾衣機。而Oji さん與Odenさん亦一早生了營火,讓我們圍坐暖身,一邊抬頭看著星空,一邊嗅著淡香的柴火,實在非常寫意。

Oji さん與Odenさん為大家生了營火。

沒有大城市的光污柒,再加上天朗氣清,晚上的星空格外明麗。

第二天早上醒來,周邊的山麓盡被雲霧盤繞,彷如仙境。我們各自食過早餐後,就依集合時間圍圈報告自己的睡眠及身體狀況。

第二天是登山的重頭戲,路線由營地出發,接上比良山系登山徑,經余市谷登山口登上比良山系最北的山峰——蛇谷ヶ峰,然後順次再登上地蔵山、釣瓶岳及比良山系最高峰——海拔1214m的武奈ヶ岳,最後再從廢棄的滑雪場下來,就到達八雲ヶ原紮營宿泊。

於比良山系最北的山峰——蛇谷ヶ峰上俯瞰明麗壯闊的琵琶湖。

部份下山的道路比較陡峭。

由蛇谷ヶ峰往地蔵山時,巧遇台灣samplus的Lee San,他正solo hike比良山系。

沿路雖有指示及路標,但由於有不少分支小徑,帶頭的山和道朋友不時要確定路線無誤。

往釣瓶岳。

往釣瓶岳。

往比良山系最高峰——海拔1214m的武奈ヶ岳。

順利登上海拔1214m的武奈ヶ岳。(Zack攝)

這天徒步全長大約18.3公里,上升約1625米,下降接近900米,沿途均沒有水源及食物補給,如果在夏天應該比較辛苦,但登山當日氣溫宜人,約在10-14攝氏度之間,所以即使大家步伐不一,但都一一順利登頂,並且準時抵達營地。

抵達八雲ヶ原營地。

我喜歡比良比叡登山徑的平易近人,沒有過於艱險的山路,但又有著原始森林的植物多樣性、神秘與交錯。當你攀爬穿過雪松和柏樹林時,迎面而來的就是一片櫟樹森林(台灣HLC大使林政翰先生教會我,熊很喜歡吃櫟樹果實)。從杜鵑花群到山毛櫸林,再加上漸漸變紅的楓樹,林道沿途綠、黃、紅相間,令人賞心悅目。在蛇谷ヶ峰上,我們飽覽了明麗壯闊的琵琶湖;在山脊線上,我們又可以欣賞沿途的野花;在武奈ヶ岳,即使雲霧茫茫,卻又增加了高峰的神秘。而八雲ヶ原則被友人稱為比良「南生圍」,這裡地形平緩開闊,有著美麗的植被和清澈鮮甜的水源,在水裡游走的蠑螈,就是那裡的原住民。享受美景良辰之際,HLC關西大使中川裕司さん、JK及山和道京都店的店員Andyさん等一行人亦到了八雲ヶ原,HLC北關東大使廻谷朋行さん稍後亦SOLO HIKE至此紮營,於是我們大伙就在晚上圍坐在一起食晚餐聊天,進行了山道祭前的小聚會。

第三天的線路是純粹的下山,由八雲ヶ原位處的北比良峠下降至イン谷口,再前往比良とぴあ温泉浸浴。由八雲ヶ原前進不足1公里就到達北比良峠 ,這裡曾經是1962年營運,至2004停運的比良LOUNGE原址所在地。由於纜車及滑雪場停運後,當地已將兩層高建築物、纜車站及人工開發的東西拆除,並且讓該地回復自然景觀,所以很難會發現這裡曾經是昭和時期熱鬧非常的滑雪渡假區。而LOUNGE原址的平原,仍然是俯瞰琵琶湖絕景的勝地,我們亦在這個平原看見了琵琶湖上的雲海,相當壯麗。

由北比良峠下降800米左右,便到達イン谷口,在那裡我們又巧遇山和道創辦人夏目夫婦、京都店的店員及台灣一行16人的團隊,他們正沿我們下山的登山步道前往八雲ヶ原。而我們三日兩夜登山行程就以比良とぴあ温泉作結,我們在那裡享受了令人放鬆及回復體力的天然溫泉,然後吃過很美味的蕎麥面、咖喱飯與冰凍的啤酒後,便與山和道鎌倉團隊分途。他們先回山道祭會場工作,我們則步行40分鐘至JR近江舞子站,然後搭乘電車至近江高島站會合另外兩位香港山友J及Harry,大家準備好好到旅館休息一晚後,翌日便一起到近江舞子站附近的會場參加山道祭。

在比良とぴあ温泉門外合照。

下山才開始有雨,果真天公作美。

對於山道祭前的登山,我想同行的大家都必定有所長益及省思。無論是登山前及登山期間,除了登山路線及補給點如水場等,我們都沒有提供過份詳細的資訊,這是因為大家都是HIKERS,都有自理能力,背負重量、衣著、食物、物資、時間的掌控都應該能夠自行安排及作資料搜集。當行程完結,自然會知道自己有甚麼地方可以改善,這就是透過旁觀他人來學習的過程,學得多與少,就在乎大家的觀察,這也是交流學習的重點。關於學習,大家在三日兩夜的登山過程中,亦必體會到我事前提及登山期間基本上不會開火煮食及設有「大休」的時間,這種邊行邊食、很少大休(大休亦不會超過20分鐘)的登山方式,其實都是長途健行最佳的步行方式,可以減少身體在山上快速降溫著涼、保持速度、減少受傷機會、減少燃料消耗及充分利用日照時間等。而行動糧的部分更是需要觀察學習,畢竟BASE WEIGHT大家都大致上控制得很輕,但掌握行程的難度來計算自己身體消耗的熱量,然後補充不過多亦不過少的行動糧,進而選擇輕且易收納的高熱量食物等,就可以大大減低背負重量。這些精準的計算,其實都在山和道HLC的實習課堂上有所教授。除此之外,還得必需強調體能,行得多遠多快,就是看大家平日的修行了。總括而言,山道祭前與鎌倉團隊同行交流,我與香港團隊及香港山友們都受益匪淺,感謝日本朋友提供交流學習的機會。

山道祭當日天未光,我與Zack及Wilson就相約一起到琵琶湖邊晨跑,順道一訪白髭神社,看看琵琶湖上的名勝景點——湖中鳥居。琵琶湖之大乃是匯聚了周邊的野州川、日野川、愛知川、安曇川等不同山脈河川而成,總面積達670多平方公里,即超過香港土地面積之一半。琵琶湖是日本淡水魚的寶庫,清晨5時多就已有很多釣魚愛好者在湖邊垂釣,鴨子、白鷺等不同動物亦在伺機覓食。今屆山道祭選在近江舞子海水浴場進行,其依山傍水的優越地理位置,讓我邊跑邊期待﹗

白髭神社湖中鳥居。

本屆山道祭是至今舉辦場地最大且參與人數最多的一次,連工作人員在內,共約有500人,海外的參加者除了台灣及香港人外,亦有韓國及美國的朋友。由車站行去會場,已陸續見到參加山道祭的朋友;而會場通道之兩旁,均已掛上大家訂製的山道祭提燈,同行的友人亦找到自己的提燈拍照留念。我們一行人到達營區,紮好營帳後便一起到山道祭會場中心「吃喝玩樂」,全情投入享受這個盛會。

moritachi Harry及J首次參加山道祭。

參加者來自日本不同地方及海外。

會場內掛滿參加者訂製的提燈,大家都在找自己的提燈拍照留念。

一如以往,山道祭邀請了在地的特色小店,於會場內供應熱食、啤酒及咖啡等。除了西式麵包及蛋糕,亦有日式醃製鯉魚、牛內臟湯、羊肉湯、燒肉及烤蕃薯等,全部都能令你食指大動﹗而山和道的酒場更有著琳瑯滿目的日本地酒,其由山和道各地的HLC大使選出,非常獨特,要全部試一次亦需要相當的酒量才可以呢﹗

村屋﹗最有氣氛的場內熱食店,牛內臟湯、羊肉湯、燒肉都是一絕﹗

這家的熱狗驚為天人,超級美味﹗想再食時已sold out了。

山和道酒場有著琳瑯滿目的日本地酒﹗

Give Me Vegetable的池田社長推薦的日式醃製鯉魚﹗

除了食物,Naomi さん的Big O絲印亦載譽歸來,讓大家將衣物升級。今年Naomi さん更準備了一款採用了山和道MERINO物料及幾乎零剪裁的T-shirt,稱為「サンパイ=参拝/産廃」,以最大限度地使用原材料,並且令衣物有獨特的下垂感。筆者今屆幸運地抽籤成功,除圓了過去兩屆錯過Big O的遺憾,更可以購買到一件「サンパイ」作絲印,是今屆山道祭獲得的最大禮物。

Naomi さん的Big O絲印載譽歸來﹗

サンパイ=参拝/産廃

サンパイ=参拝/産廃

除了Big O,今屆更有早前在山和道京都店曾進行的藍染工作坊,由西川尚門さん讓參加者以京都伏見製作的靛藍進行染色。

另外今年山道祭亦第一次舉辦了「ぐるぐるフリマ」(咕嚕咕嚕跳蚤市場),包括夏目夫婦一家、山和道員工、山道祭參加者等開設了別樹一幟的地攤,由宇宙石頭、珊瑚骨、雜誌、衣物、裝備,到人像手繪、按摩推拿等都有,不是單純的買賣,更多是訴說背後的故事和與山友交流。而以銷售山和道樣版為主的山和道官方攤位,當然是一開始就有長長的人龍,今屆我沒有尋寶,在會場與日本、台灣的朋友相聚寒暄已快樂了半天﹗

山和道京都店店員伊東大輔さん(左)及馬渕亮太さん(右)。

山和道HLC團隊的日野藍さん以四國為據點所創辦的雜誌《YON》。

夏目夫婦一家及友人小林朋寛さん。

JK!

山和道社員食堂料理人寒川奏さん。

山和道京都店店員久保田稜さん。

山和道研究員渡部隆宏さん。

Oji さん太太也找寒川奏さん顏繪。

累了可即場找あらかわ接骨院推拿。

Andy也來試一試手勢。

山和道官方攤位,未開賣就有長長的人龍。

會場有排練盆舞環節。

香港山友識食﹗

傍晚時分,山道祭開場儀式終於展開,夏目先生一如既往問台下不同地方的參加者分別在哪裡。正因為今屆香港的山友是歷來最多,我本想在夏目先生問到「香港のハイーカがどこだ?」(香港的HIKERS在哪裡?)時就大聲回應,想不到夏目先生竟然特別準備了廣東話來介紹我們,我們始料不及下反而遲了回應,現在回想起來既有點尷尬,又是榮幸之至,非常令人難忘。而今年開場還有一個特別之處,就是日本7個地方的HLC大使及台灣HLC大使亦一起上台,HLC團隊的團結整列,展示了山和道目前對於建立超輕量登山社群、傳遞超輕量登山知識的重視。

一如以往由夏目先生和HLC Team Director豊嶋秀樹先生開場。

日本7個地方的HLC大使及台灣HLC大使一起上台。

開場介紹完結,山道祭便以大津市南小松為據點的表演團體「野村太鼓」,拉開今屆山道祭的序幕。自古以來,太鼓都是日本節日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祈求春天豐收,感謝秋天豐收等,而山道祭的太鼓亦有此意,既是祈求山林安全,亦感謝大地給予大家過去一年豐盛的徒步旅程。野村太鼓約有 60 名成員,從一年級學生到 60 多歲的成員都可以見到。團體努力把即將消失的傳統節奏和歌曲傳承給後代,為當地人民帶來活力,而我們亦在酣暢淋漓的跨世代太鼓表演中,感受到琵琶湖畔的歷史、文化和人們生活的活力。

再來就是山道祭的重頭戲,盆舞﹗在一場500人的盛會中,要打破隔閡去交流當然是不容易的事,而在過往山道祭上點燃場內氣氛的盆舞樂隊「イマジン盆踊り部」(Imagine 盆舞樂隊),繼續來到琵琶湖畔的會場,讓大家一起沉浸在節慶的音樂中。今年的盆舞因為參與人數增加,圍圈數亦幾乎倍增。當音樂與歌聲一起,五湖四海的徒步旅行愛好者便褪去羞澀、抹去語言的障礙,紛紛起舞。雖然香港的大家在事前都來不及練舞,只在會場上跟練了一次,但見大家投入享受,很快就掌握了舞步,並且跳足了兩小時,我都知道大家確實沉浸在山道祭的慶典氛圍之中,最後大家都笑言,跳盆舞比登山來得更累呢﹗

盆舞完結後,大家便再到酒場聚會、聊天、燒柴火,山道祭最高無誤﹗

山道祭翌日,我一早起來,把時間放在享受TENT SAUNA BIG PARTY上。過去兩屆因為時間不足,我都沒有參加TENT SAUNA的派對,但今屆在近江舞子琵琶湖畔舉辦的TENT SAUNA派對既是TENT SAUNA的主場,他們經常在這裡舉辦桑拿派對,規模是歷屆最大,而且更重要的是,對比以往在山上以水池儲水作水浴,今屆可以暢快地跳進旁邊的琵琶湖,與琵琶湖合而為一!因此我早有準備預留時間,務必在今屆圓滿參加。而以柴香撲鼻的TENT SAUNA揮灑一身汗水,然後跳進冰凍清澈的琵琶湖暢泳,以精神爽朗的面貌作結,是山道祭最好不過的安排。

很慶幸我每屆都見證著山道祭的成長,看見山和道對社群、傳統文化、地方特色的重視,我就感到能認識到大家、能參加到山道祭,是我的榮幸。今屆山道祭能夠有香港山友作伴是很美好的,更美好的是讓大家從活動中感受到山和道與別不同的品牌哲學。即使大家有語言上的限制,但透過「山」這個共通的溝通媒介,就能不分地域,暢談、暢飲、盡情揮灑汗水、盡情沉浸在琵琶湖的幽微美好之中。

日本朋友都用「奇祭」(Kisai)來形容山道祭,箇中原因,當然是讚嘆一個品牌可以策劃出一個如此氣氛高漲的盛會殊不簡單;另一方面,亦是大家都佩服山和道以有別於主流的方式,建構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社群,其價值觀甚至愈益堅毅不拔,讓人尊敬。

最後,讓我再次感謝山和道團隊的堅持,亦感謝日本朋友對我及香港團隊、香港山友的照顧,同時,我亦要感謝香港團隊及同行山友的盡情投入。

展望山和道能繼續連結世界各地不同的超輕量登山愛好者,讓山道祭細水長流﹗明年山道祭再見﹗

相片由Peipei拍攝。

morimori

Eternal designs make our life better and cheaper cost for long term use. Better choice , better experience.

https://www.morimori.live
Next
Next

以山載道——與山和道在香港的再次相會